创新绿色技术驱动高质量发展
2025-07-01

在国家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绿色技术正成为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面对传统发展模式下的“内卷化”困局——即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低效竞争——国家正通过科技创新开辟增长新路径。
2025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科技部等八部门发布《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4年版)》,聚焦节能降碳、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等七大领域,系统收录112项先进技术。与2020年版相比,新版目录首次要求每项技术附应用案例及生态效益数据,为企业提供可复制的落地模板。其中,青岛华斯壮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预应力钢管构架式风电机组塔架技术成功入选。

该技术成功入选在于其全方位的创新优势
1、通过预应力技术显著提升塔柱抗疲劳性能,使结构寿命超25年,刚度提升30%以上,抗震性能行业领先。
2、创新的四点式基础设计将占地面积压缩至传统方案的1.5%,仅需6平方米,并首创箱变上塔与底部架空设计。

3、严格践行"3R"绿色理念,采用智能无人机巡检实现全生命周期免维护,有效降低运行噪音,实现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4、突破复杂地形限制,成功应用于洞庭湖平原跨沟渠农田、黄土高坡山地及零下33℃高寒地区等特殊场景。
5、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势突出,综合运维成本降低20%,投资回报率提升30%,展现了卓越的经济效益。

这一目录的出台,直接呼应了国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战略部署。2024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委第四次会议上明确要求“强化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
而李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与国务院行动方案,则进一步将技术推广转化为具体政策实践。在2025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强总理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将“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列为重点任务,并明确要求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以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
5月23日,他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强调“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要求传统产业结合设备更新政策推进绿色改造,新兴产业则需高起点推广清洁能源与资源循环利用。

这些政策协同传递出清晰信号:绿色技术不仅是环保工具,更是破解“内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
传统制造业长期受困于能耗成本攀升与国际碳关税压力,其能耗占全国总量65.4%,碳排放占比超70%。而绿色技术通过降本增效重塑产业逻辑——例如风电塔架技术降低综合成本10%-20%,推动风电平价上网;资源循环技术减少原材料依赖,降低供应链风险。这种转型使企业从“低价竞争”转向“质量竞争”,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本质是以技术革新打破低水平重复的“内卷”循环。

当前政策正构建三位一体的支撑体系:技术端依托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加速成果转化;金融端鼓励绿色信贷、债券向目录内技术倾斜;市场端通过碳市场扩容与碳价机制凸显绿色技术经济价值。
当绿色创新从政策文本走向车间田头,中国制造将真正摆脱资源消耗型路径依赖,在高质量发展中书写“降碳”与“增长”的双赢答卷。